中国呼吸慢病数字疗法 研究与应用
学术前沿
ACADEMIC FRONTIER

【课题进展】CTS2023——“数字疗法”研究中期成果公布,聚焦慢阻肺病诊疗新进展

前言:2022年11月,GOLD2023首次将吸入药物首次将吸入药物依从性监测、数字吸入装置等内容列入其中,仅2022-2023一年的时间,国内陆续发布的各项相关的专家共识文献(如《稳定期慢性气道疾病吸入装置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 版)》《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LC-COPD)诊疗国际专家共识(2023)》《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胸闷变异性哮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中,也将吸入药物依从性监测、数字吸入装置等内容列入其中,这标志着国际呼吸临床医学领域认同慢阻肺病等呼吸疾病的诊疗进入深水区,患者稳定期管理、吸入用药管理等内容将成为呼吸学科发展及攻坚的风向标。

      2023年9月16日,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年会(CTS 2023)上,国内顶级呼吸疾病临床诊疗专家齐聚一堂,展开深入探讨激发新思考,共同见证慢阻肺病稳定期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进展,助力中国呼吸慢病诊疗水平提升。

      中日友好医院杨汀教授在大会发表题为《基于三大国家项目解决慢阻肺病未满足的健康需求》主题演讲,杨教授指出,尽管我国先后通过“幸福呼吸项目”“国债项目”“早合项目”促进了基层慢阻肺病防治能力的提高,但目前我国慢阻肺病诊疗仍存在许多未满足的健康需求。杨教授公布了基于三大国家项目的国内首个数字疗法针对慢阻肺病吸入药物管理的全国多中心课题【数字疗法对慢阻肺病患者吸入用药依从性影响及急性加重预警研究】的中期研究结果,她讲到,通过数字疗法方案的初步干预,患者依从性提升明显

填补空白 “数字疗法”中期分析成果解读

      ★慢阻肺数字疗法系统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自动捕捉吸入药物使用情况(客观依从性),提醒受试者按时用药、关注日常呼吸症状的变化,并将患者的用药不依从行为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提醒管理者及时介入干预;

      ★数字干预组在第4周、12周、24周时均显著提升了慢阻肺患者用药依从性(P<0.01),并且似乎随着时间推移,效应更显著。总体地(24周)受试者客观用药依从性在干预组达到80.4%,显著高于对照组67.5%,相对提升19.1%

      ★研究也将TAI(test of the adherence to inhalers)纳入分析:TAI作为主观性依从性的测试量表,TAI≥46分(依从性良好)的比例在基线、第1、2次随访期间逐渐增高但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吸入用药依从性量表(TAI)未能反映智能传感器捕捉出来的患者真实用药依从性在两组间的显著差别;

      ★mMRC<2人群比例%随着治疗持续而增长,即呼吸困难明显改善(P<0.01),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CAT<10分的人群比例%在基线、第1次和第2次随访期间逐步增长,两组CAT得分均逐渐降低(P<0.01),慢阻肺得到良好控制,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媒体&专家共论 呼吸数字疗法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亟待解决,患者面对吸入药物“能不能”“会不会”

      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慢阻肺病患者的诊疗,吸入药物的应用已成临床共识,但面对不同吸入装置的不同阻力,患者能否成功吸入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依据;另外,不同药物所要求的吸入技术也不尽相同,如何客观监测患者在院外场景的吸入用药也是阻碍学科进展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呼吸数字疗法也在不断发展。杨教授表示,面对当前的困境,呼吸数字疗法的研究首当其冲,本次研究基于三大国家项目的覆盖医院,中期数据的成果为慢阻肺病患者吸入用药管理提供强有力武器,该方案不仅具有循证医学的理论基础,临床数据也可见其能显著提升用药依从性达19.1%。诚然,本次公布的仅为中期分析数据,但研究结果的发布无疑已证明其走在国内前列,且已具备循证证据,期待其最终结果的公布,惠及更多慢阻肺患者。

      ☆建立标准,探索吸入药物综合评估管理新常态

      目前国内慢阻肺病吸入药物综合评估管理暂无统一或绝对标准。“呼吸数字疗法”研究中应用智能装置获取的客观数据、总结获得不同场景的临床路径与应用规范,更贴近临床、更贴合国内实际情况,也更为客观,在临床上更易获得患者真实用药信息,也便于制定、调整更客观、更具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技术支持:橙心数字疗法 (天津) 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中日友好医院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备案号 京ICP备16053169号